】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美博弈下台湾太空工业发展态势及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24-08-04 00:04:58


 
  三、台湾太空工业发展竞争力评估

  台湾太空工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受限于自身工业及研发实力,整体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关键核心技术,但利用信息通讯等产业优势在太空工业零组件等领域实现局部突破。

  (一)产值规模小

  据“台湾太空中心”统计,2022年台湾太空工业产值2,158亿,其中地面设备2,129亿元(占98.7%)、卫星制造14亿元(占0.6%)、发射服务0.3亿元(占0.01%)、卫星应用15.1亿元(占0.7%)⑧。厂商方面,据台湾“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统计,目前台湾有约80家太空产业相关厂商,多以地面接收设备为主,且皆以供应单一零组件为大宗(见图1)。

  [图1:台湾地区太空工业供应链体系]

  (二)上游材料及零组件具一定优势

  台湾已实施的“福卫”系列卫星计划均为中低轨道,带动岛内厂商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卫星通讯及地面接收设备、航天金属零组件产业体系,特别是印刷电路板、射频元件、天线材料、路由器、地面基站及接收设备等产品,已打入SpaceX、OneWeb等全球科技巨头低轨卫星供应链。以SpaceX星链计划(Starlink)为例,不少台商直接打入星链计划供应链,以上市柜企业为主,也说明太空工业科技门槛较高,中小企业跨入较难;产品以材料、卫星通讯及地面接收设备为主(表1)。次级系统方面,岛内科研院所及部分厂商经过探空火箭及“福卫”系列太空计划已在次级系统领域取得一定突破,微像科技的CMOS影像传感系统用于福卫五号及印度探月卫星;新鼎系统研发福卫七号操控软件系统;士林电机为“福卫”系列提供电池管理系统,但整体实力较弱。

  目前,台湾半导体产业已积极跨入太空工业体系。联发科与国际航海卫星通讯公司Inmarsat合作于2020年8月以窄频物联网(NB-IoT)芯片完成全球首次5G物联网高轨卫星资料传输测试;台积电为高通、苹果等国际大厂生产手机用卫星通讯模组,此外其重点布局的氮化镓(GaN)、碳化硅(SiC)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也是卫星通信、通信基站关键材料;砷化镓晶圆代工龙头稳懋过去为苹果、博通等提供高频元件,现在供货给台面上所有全球知名低轨道卫星厂商。

  整体而言,台湾太空工业上游优势源于其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石油化工等产业优势,以及已有的“苹果链”“特斯拉链”等成熟供应链体系驱动,加上美西方打造的“去中供应链”的影响,成为促岛内厂商切入美西方国际大厂的关键。

  (三)中游系统整合及发射能力薄弱

  中游系统整合领域是台湾太空工业的技术薄弱环节。台湾经济事务主管部门评估,台湾太空工业尚缺乏系统整合厂商,受制于国际卫星大厂,产业链地位仍停留在零组件、终端设备代工的末端角色⑨。岛内航天龙头厂商汉翔航空评估称,台湾目前在卫星系统整合、制造及发射领域仍处于“拿开山刀砍除杂草”阶段,离大量承接订单仍有较大距离⑩。

  [表1:打入SpaceX星链计划的台湾厂商]

  1.卫星自主研发能力有突破

  第一期“太空科技发展长程计划”(1991-2006)执行“福卫一号”、“福卫二号”及“福卫三号”计划,建置了太空工业发展的基础能力。第二期“太空科技长程发展计划”(2004-2018)自主发展“福卫五号”遥测卫星与“猎风者”气象卫星,幷与美国合作共同发展“福卫七号”气象卫星星系,建立初步自主太空研发能力。“福卫五号”是台湾首个自主研发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测卫星,通过引进海外太空技术加上岛内的科研及产业链,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商业应用卫星潜力。2023年10月成功发射的猎风者卫星是台湾地区首枚自制气象卫星,约82%由台湾研发制造,汉翔航空负责系统整合⑪。目前,除“台湾太空中心”、“中山科学研究院”、汉翔航空、成功大学等具一定官方背景的系统研发整合机构外,智探太空、鸿海等民营企业亦积极涉足卫星研发。鸿海集团与台湾中央大学合研的两颗立方体卫星“珍珠号”于2023年11月发射升空,为台湾地区首颗宽带通讯立方卫星⑫。当前,民进党当局实施的第三期“太空科技长程发展计划”(2019-2028)计划发射6枚先导型高分辨率光学遥测卫星、2枚超高分辨率智慧遥测卫星、2枚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等10颗高性能卫星,计划吸纳更多本土厂商及科研院所参与,提升系统整合能力。

  2.美援建卫星运营操控系统

  在美国技术支持下,“台湾太空中心”已建立卫星操控中心及卫星地面站。卫星操控中心设于“台湾太空中心”内,目前主要执行“福卫”五号及七号星系的任务操作。卫星地面站是卫星与卫星操控中心间的沟通桥梁,“台湾太空中心”建立有X频段遥测影像资料接收站,又分别于桃园中坜中央大学及台南成功大学归仁校区设有S频段遥传追踪指令站。此外,以委托或对外合作方式建立海外支援站,提供卫星任务操作中发射与早期轨道、卫星紧急及轨道转换作业时所需支援。为支持第三期“太空科技长程发展计划”10颗卫星操控作业,“台湾太空中心”已进行操控系统及接收站更新升级。

  3.发射运载工具仍为空白

  第二期“太空科技发展长程计划”(2004-2018)期间,“台湾太空中心”实施“探空火箭科学实验计划”,计划自2004年1月起至2018年12月止总共15年,预计发射10-15枚探空火箭,实际上2004-2014年间仅发射7枚。特别是探空火箭研发为求降低成本,省去导航及控制系统,但造成轨迹偏差及箭体滚转,无法完全满足科学探测需求。“台湾太空中心”与成功大学及交通大学两个团队合作,于2010至2018年间多次进行混合式探空火箭试验。从第三期“太空科技发展长程计划”(2019-2028)开始后,“台湾太空中心”则委托民营厂商晋升太空、成功大学、阳明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研发新型探空火箭,意图藉民间力量发展“类卫星载具”从而规避外界关注,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2022年7月,台湾阳明交通大学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研发的具导控能力混合式火箭HTTP-3A在屏东县旭海发射场发射升空,因未达到设定目标而失败。同时,因运载火箭与导弹技术同源,台“中山科学研究院”及军方可能将现有导弹改造升级为运载火箭。

  4.已建立小型发射场地

  目前台湾有南田航天港发射场、旭海发射场等两座小型火箭发射场,选址遭遇地方民众抵制及用地争议,多次暂缓使用,目前均未有成功发射案例。当前,“台湾太空中心”正在进行大型火箭发射场选址,位置可能在台东县或屏东县⑬。未来仍需注意美西方援建台湾商业太空发射中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