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10月6日记者会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21-10-07 12:19:05


 
 
  记者:林太,你好。北部都会区的发展上,今次的报告中没有提及怎样处理具争议的沙岭殡葬城,请问你现在的发展计划中有什么打算?另外,《施政报告》提到会把港区国安法纳入公务员考核范围,请问可否说一说具体的详情?
 
  行政长官:《香港国安法》纳入公务员入职要求很简单,即是说他在入职时要学习,等于入职公务员要接受培训,要认识《宪法》、《基本法》,现在要一并认识《香港国安法》。会不会在考试方面有一些题目是《香港国安法》这方面我就不知道,要询问公务员事务局。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总之他要认识,要认识的原因是让他在日常工作可以自觉地维护国家安全。你留意到我的字眼,在几方面我都说要自觉,市民是要自觉去尊重法治,我们才会有一个法治社会;如果市民每一次,或是我们的公务员每一次都需要我们去监督他维护国家安全,要求他不可危害国家安全,这并不是一个成功的管治团队。他们要自觉地在日常工作中维护国家安全,首先要认识什么是国家安全,以及有一种国家安全的意识,等于要有一种为民服务的精神一样。
 
  第一条题目关于沙岭。在这一本《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是有触及沙岭的,这个策略内容很丰富,我稍后安排了凌嘉勤先生(港深合作策略规划顾问)与传媒慢慢详谈,他会再介绍这个《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其中,我们有提到沙岭,沙岭有一个历史原因,因为以前北部没有发展,所以有一些比较不亲邻的设施就放在北部,例如堆填区、焚化炉、殡葬区等,今日是不可以随便迁移,你可以迁移去哪里?所以在这里提出,应该把沙岭环境美化,不要为周边环境或者居民制造滋扰,这是可以做得到的。
 
  另外,早前政府曾经考虑过把一些殡葬设施放在沙岭,亦有一个平整工程已经完成,但一般坊间很反对的“超级殡葬城”,其实它三个项目中,其中一个是并不太具厌恶性的灵灰安置所。大家都去过我们很多美化的灵灰安置所,在钻石山、屯门,其实只是一个公园,灵灰安置所是摆放已经火化的骨灰。另一个项目是一间殡仪馆,即是让人前往鞠躬的。第三个是一个火葬场,这个是燃烧的。我最近也花了一些时间去看看,灵灰安置所是需要有的,香港每年死亡人数有五万人,我们都需要为死者,为他们的后人安排灵灰的安置,所以那20万个将会放在沙岭的灵灰安置所是会继续进行,而平整工程已经做好,我们会等一会再申请拨款兴建这个其实设计得非常美丽,亦是一个花园形式的灵灰安置所。殡仪馆是不需要的,因为今日再计算过,其实去鞠躬的殡仪设施是足够的;事实上,大家都留意到,现在很多人都已经将仪式简化,在医院过身的都没有需要特别前往殡仪馆,所以我们看不到还需要政府去兴建一间殡仪馆,而且到该处要长途跋涉。第三,火葬场方面,我们也倾向是无需兴建,因为我们亦可以用科技,用其他方法,用现有的和合石或者加建一些设施,是可以尽量应付到需要。现在北部都会区成为一个大都会区,亦是面向深圳,我们需要平衡,不能够再用以往的模式,把这类市区不受欢迎的事项推往新界北区。反之,你留意到在都会区发展策略方面,我们把什么放在北部都会区?因为里面要创造就业,我们希望将来看到有65万个就业机会,当然创科会有15万个就业机会,其他亦有很多商业或商场,但其中一个可以带动就业的就是政府设施。其中一个行动项目,就是政府会把一些并不是有位置需要的政府设施,即并不是location specific的政府设施,或者政府的写字楼,把它迁入北部。我们已经觅得一些选址,亦正在物色一些部门,把整个部门搬迁至北部。这样会令到该处多些就业机会,亦会令到交通好转,你可以想像现在有几千人在新界港九各处乘搭车辆到香港上班,将来这3 000人要去北部、古洞上班,整个交通规划已经会改变。
 
  我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今次这个新思维,人们时常说交通很挤塞,不要再把人推往北部,但挤塞其实是单方向的,就是早上高峰期由北往南,晚上下班就是南往北,调转方向其实一点也不挤塞,大约只是用了三成的交通量,即是如果你在早上由红磡去上水可能是有座位的。现时我们的规划就是要把更多的就业机会放在北部,以后居住在北部,或者大埔、屯门的居民,他们根本不需要由北到南去上班,他可能是在北部上班,整个交通就会慢慢纾缓,这个亦是今次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里其中一个指导性的原则。多谢大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