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许化鹏,广东省乳源县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客座教授,韶关市韶文化研突院和广东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曾参加国家文物局主编的大型工具书《中国文物地图集·广东分册》的编辑工作和《广东名胜古迹辞典》的撰写工作。着有《乳源文物志》《情满瑶乡》《东平山正觉寺》《西京古道行》《乳源游 》《西京古道传说故事…
[网上开卷]
- 以经解经——系统神学简易教程(上)
- 联结两岸
- 香江坚守
- 红七军过乳源瑶区
- 湛江市社会科学志
- 融入之路——香港的“一国两制”实践
- 感悟台湾——我与台湾三十年
- 医改论诗草
- 家国论诗草
- 中国抗疫精神研究
- 过往録
- 仁风行故里
- 霞山英烈志
- 老八舍回望
- 道德经校注
- 中国粮食学先驱
- 中华文明的源头文化——中华民族复兴的传统文化与时代契机
- 顾盼两岸
- 中华文化论坛论文集(2019)
- 中华文化论坛论文集(2018)
- 中华文化论坛论文集(2017)
- 中华文化论坛论文集(2016)
- 我们这一代——武汉大学中文系77级同学作品选
- 我们这一代——武汉大学中文系77级同学回忆录
- 晚思録
- 话说两岸
- 学而思荟
- 台联工作的学术风(2016)
- 思系中华——两岸关系与中国发展思考评论集
- 文着南粤 德养后人——黄咏雩硏究资料汇编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网上开卷 >> 详细内容
红七军过乳源瑶区
1930 年11月,红七军由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率领,奉命离开百色北上远征前往中央苏区,开始了转战桂黔湘粤赣5省,行程7000里的“小长征”。
红七军 1931年2月1日进入乳源。在乳源瑶区,血战梅花,抢渡武江,瑶山养伤。乳源瑶汉族人民与红军患难与共,生死相依。为保护红七军伤病员,乳源瑶汉族人民不惜抛头洒血,浴血救护,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了红七军伤病员的安全,谱写了一曲慷慨悲壮、可歌可泣的“拥军”英雄壮歌!
序关闭
第一章 红七军转战乳源瑶区历史资料选録关闭
第二章 红七军转战乳源瑶区留下的足迹关闭
- 一 遗(旧)址
- 杨溪渡口红七军抢渡武江战斗遗址
- 半岗岭瑶寨红七军宿营遗址
- 横溪下湾、溪头村红七军宿营遗址
- 铁龙头村红七军伤病员养伤与反“围剿”战…
- 曲潭山坳红七军伤病员养伤遗址
- 到角围楼红七军休整和部分伤员养伤遗址
- 岗头围楼红七军歇宿和村民遇难遗址
- 三德祠红七军伤病员歇宿遗址
- 虎头岩油寮招待红七军吃鹿肉遗址
- 柯树下村红七军伤病员宿营遗址
- 中庄红七军“马食水”遗址
- 东京洞“红军岩”遗址
- 麻竹头坳下“枪口之下救红军”遗址
- 南坑瑶寨红七军伤愈人员归队歇宿遗址
- 铁龙头第二次反“围剿”和石颈阻击战遗址
- 二 烈士墓
- 半岗岭红七军某烈士墓
- 曲潭红七军唐连长和某战士二烈士原墓
- 园子背红七军某烈士墓
- 中庄红七军某烈士墓
- 杨家坳红七军某烈士墓
- 到角红七军某烈士墓
- 水口排红七军某烈士墓
- 铁龙头新修红七军唐连长和某战士二烈士墓
- 铁龙头张金泮烈士墓
- 铁龙头村救护红七军反“围剿”遇难者纪念…
- 三 遗 物
- 匕首
- 粗麻布
- 石舂臼
- 皮木箱
- 藤篮
- 绸布 药瓶
第三章 红七军转战乳源瑶区的故事关闭
第四章 红七军转战乳源瑶区时与乳源人民的交织研究关闭
主要参考文献关闭
后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