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两岸统合 ->> 论坛研讨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 
中评论坛:从台湾教科书看认同危机
http://www.CRNTT.com   2012-07-24 00:13:35


 
  谢大宁:现在台湾历史的叙述背后已经没有中华文化的脉络

  刚刚晓波老师提到一点,不管是“一边一国”的史观还是“一边一史”的史观,我认为差异不是那么大,这是描述的问题。但是在九年一贯的课纲,扁政府对于“中华民国”的迁台,内容强调“说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国际地位的演变,概述台湾海峡关系的演变”。(王晓波:这就是偷渡“一边一国”啦!)对,但是这些词语同样出现在现行课纲中,在用语上头,你可以解释成为“一边一区”的史观,因为多用中性词语来描绘。而我刚刚强调的是,课纲中整个结构性的问题。

  也就是说,在讲台湾史的时候,背后没有一个中国文化的脉络;以书写地方史来说,中国传统地方方志,它的结构是正史结构的复制,背后有一个所谓的春秋精神在后头,可是我们在写台湾史的时候没有。连横的《台湾通史》不就是全部《史记》体例的缩影吗?当然我们现在不可能写那样的历史课本,但是其中蕴含的精神是,地方史与国史之间要有某一种文化脉络上的关联。

  我现在担心的问题不是其中的用字用语,因为连扁政府修的九年一贯课纲,他们在用语上都十分谨慎;但是用语上的谨慎并不代表正确史观,台湾史背后的文化脉络完全不见了。于是,就产生了意识上的影响。

  换句话说,加拿大写历史,澳洲写历史,也是以当地原住民起始,但是背后是以西方文明史观来贯穿。今天你写台湾史,就像连横写台湾史,要有一个国史的概念作背景;现在的问题是,台湾史的课纲没有一套国史的概念支撑,透过这样潜在改头换面的方式,以意识改造层面上来讲,如此台湾史的书写方式,已经是切割开来的另外一套了。(王晓波:今天也不瞒讲,两岸的“一国两区”是一个历史事实,就不可能不反映在历史上。)(张亚中:“一国两区”有“一国两区”的书写方式,你可以先写中国史,写到1949年以后再分岔;现在是两个并行的概念,中间画一条线连起来,这就是两个史观。台湾与日本也可以这样子书写,假设日本今天统治台湾,也可以先教台湾史、再教日本史,然后中间再画条线,这就是“一边一史”的概念。)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