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来讲,两岸分隔确实会造成意识上的偏安,这是历史的必然因素;但起码两蒋时代,我高中校歌有两句话“我们是新中国的中坚”、“把附中精神照耀祖国河山”。按照现在“教育部”的要求,附中就要改校歌了。这也是一个很全面性的问题,包括刚才潘教授说的台湾文学问题。过去中正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中有一门课叫做中国文学史,结果“教育部”评鉴时明白表示,只要这门课不取消,评鉴就无法通过。这是铺天盖地的政治运作,我承认有些客观面的因素,但是政治上就是这么做。这是我对第一轮的补充。
在实务面审查机制必须改
至于现在要怎么做,我认为要分两个层面:第一是结构面,第二是实务面作法。
从实务面来说,我同意晓波老师说今年九月教科书出来,关键在审查。郝柏村读到历史课本中对二二八的描述,其实很多问题在九年一贯课纲中并未说明清楚,是在教科书编纂过程中出现,“教育部”审查后让这些东西通过。关于皇民化史观,国中课纲中也没有写清楚,问题都是出现在编写过程中,而“教育部”审查通过。
我们对这样的审查机制极不乐观,对此我们可以批判马英九无能,因为“教育部”为什么找这些人审查,结果通过这样的东西。这是实务面上,我们不知道今年的课本会是什么样子,以前就出现武昌起义变成武昌起事,甚至把台湾地位未定论明白写在课本上;课纲中没有这样的字句,这些问题都是在编写中出现的,但是也通过审查。如果审查机制不改,我们不知道新课本会是什么样子。
必须改变课纲书写结构
就结构面来说,课纲结构不打破,继续维持此结构,如此吵不完,而且真的没有意义,你也挡不住这个趋势。刚才晓波老师也转述“教育部”立场,把台湾史并入中国史,是“政治上的不可能”。我的想法是,我们不要把台湾史并入中国史,我同意这有政治上的困难,但我们还是在这样困难当中,改变其中历史书写方式,那个结构要改变,否则问题积重难返,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