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粤港澳文化:敢为天下先
——《中国评论》2004年4月号“思想者论坛”
http://www.CRNTT.com   2006-03-08 21:47:56



  当然,—些来自大陆、美加、台湾的文化人也曾经用手中的笔,用各种方式表现了他们的思想,但是这基本上属于移民性的东西。香港文化的根是什么?我自己也答不出来。到现在为止,这个形态还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香港人学普通话为赚钱而与文化无关

  香港回归之后,特区政府曾经表示推行“三言(英文、普通话、广东话)两语(英文、中文)” ,但是六年下来,可以说根本没有一点成效。也应了朱熔基总理当时说的“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现在这么多人回过头来学普通话,目的是为了做生意,与文化的动力无关。

  前些时候在哈瓦那开了—个国际会议,众多参加者既有发达国家的,也有不发达国家的。他们得到一个印象,就是现在西方霸权主义所推行的文化战略是很厉害的,比如内地大量的西方品牌、电视电影,都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下—代;香港正在建设的迪斯尼乐园,也是美式文化。假如这些东西泛滥,我们拿什么东西抵抗霸权主义利用文化来达到其实现霸权的目的?

  因此我们今天来谈珠三角文化、珠江文化,是很有远见的,郭社长、《中国评论》做了—个很好的事情,也非常及时。一个地方只有物质文明而缺少精神文明,是不行的。香港的物质文明是不错的?但是香港这个社会是非常自私的,这与缺乏文化建设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我感觉到,在珠三角实现经济发展的时候,必须很注重文化的建设,现在看来,张德江书记来了之后,提倡广东要建设文化大省;云南、江苏、浙江,很多地方都提出要建设文化大省(锺晓毅插话:我们统计,有14个省区提出要建设文化大省)。

  这是时髦吗?是时尚吗?有没有想过建设文化大省以什么为主体?有什么特殊性?如果没有主体、没有特殊性,不过是人云亦云的模仿,—窝蜂不叫文化。

  香港文化也是一样,假如没有—个主体、一个主轴的东西,一定会变成西方的附庸。

  何善心: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加强粤港澳

  三地文化交流

  文化战略思维中的文化交流

  文化,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讲,一切人化的成果就是文化。依照历史学家汤恩比的理论,文明社会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组成,其中经济和政治的因素是易变的;而文化则是—种文明的精髓,是较稳定的因素。汤恩比所说的三个方面,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或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要进行文化交流。这种交流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会全方位渗透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大领域的各个层面上。正是在这宽广的背景之下,粤港澳三地的文化交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无论是从国家建设需要和决策战略上看,还是从社会进步的历史规律上看,发展是第一要务;而文化作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资源,对于社会性的发展是内源性动力。文化具有传承性、积淀性、凝聚性、传播性、多样性,文化具有整合、融通、平衡、合谐的功能。正是文化的这种内源性动力和本质特征,因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化就是根,文化就是灵魂,文化就是形象。对于—个国家或—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民族的竞争、国家的竞争、地区的竞争,在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

  人是文化的载体和符号,人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创造着文化;同时,人又在不断地用先进文化来构建人的灵魂。从深层次意义讲,文化建设是人的“心灵工程”,人总是用先进文化来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开发人的智力和潜能,使人更全面地实现、占有人的本质。广东进行文化大省建设,从根本上讲是人的建设,核心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粤港澳三地的文化交流,其根本意义就在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依照以人为本的原则,造福于三地百姓。这也是在文化战略思维中,思考文化交流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根据文化传播的基本原理,文化通过交流、沟通、对话,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文化值,这是粤港澳三地进行文化交流的必然性,即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之所在。

  文化交流应具备基本的交流平台,这是进行文化交流的基础。粤港澳三地在文化上具备:一,文化的民族性;二,文化的大众性;三,文化的地域性;四,文化的互补性。这些为三地的文化交流建立了能达成广泛共识的平台。

  三地文化交流的根本目的是,整体提高三地的社会发展水平,促进三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三地的人口素质,造福于三地百姓。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