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上对抗中国的做法效果存疑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从特朗普到拜登,一系列的战略调整,或者是要把供应链拉回到美国的策略,到底对美国发挥了什么样的效果?如果我们去比较特朗普跟拜登对中国的做法,大概有几个不同:
特朗普最在乎的是贸易均衡,也就是最在意改善逆差,要求中国一定要跟美国多买产品,买得越多越好,所以第一阶段协议签署之后,要求中国在两年内对美国采购多少的金额等等;然后他非常在意要增加中国产品卖到美国的成本,所以课征了301的关税。但是这样的策略,并没有看到明显的效果,因为事实上美国对全世界的进口还是大量的在增加。特朗普的另外一个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回流,就是把工作机会就业机会带回美国,所以特朗普要求美商把在中国的供应链拉回美国。这是特朗普的作为,如果他可以施政两任的话,会不会发挥效果不知道,但是他只施政4年,现在来看,很显然他的政策并没有发挥效果。
拜登上台之后调整政策,首先贸易失衡或贸易逆差不再是关切的要点,所以大家很少看到拜登像特朗普那样一天到晚说中国对美国不公平贸易云云,他不再谈这些东西。事实上去年佩洛西访台之前有一段时间,拜登政府很认真地在讨论美国的通货膨胀这么高,是不是要取消一些对中国大陆的301关税,让美国的消费者可以买到比较低价格的产品,能够舒缓一下美国消费者对于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后来发生了8月访台的事情之后,就没有再讨论这个问题。所以拜登考虑的是所谓的战略性对抗。
战略性的对抗,最清楚的就是拜登所公布的几个重要的关键产业,必须去跟中国竞争、减低中国发展、延后中国发展的速度。第一个是半导体;第二个是电动车,尤其是电动车里面的晶片;第三个是有关药品、原料药等等;第四个是关键的矿物,指的是稀土、锂矿等等。这4个领域是美国公布战略性报告之后,它identify美国竟然高度依赖来自中国对这些类别产品的供应,所以才会看到拜登一系列的政策都希望在美国建立半导体,在美国建立电动车的电池供应等等,这是拜登看重的东西。
拜登也确实邀请了台积电或者是韩国的三星、SK到美国去设厂,也邀请了很多大厂到美国建立电动车电池有关的工厂。至少在第一个阶段看起来是成功的,而且美国的“国会”也通过了《晶片法》等等,看起来确实有一些重要的投资宣誓,但这些投资未来是不是真的能够顺利生产,然后降低美国必须要从中国进口的依赖程度,目前还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