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 | |
中美建交30年中5位美国国务卿 | |
http://www.CRNTT.com 2009-02-09 06:53:33 |
当年10月,基辛格再度访华,为尼克松的正式访问做准备。这次访问扫除了尼克松访华的所有障碍,包括双方就联合公报(即后来的上海公报)的主要内容达成一致。正是在此次会谈中解决了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一个根本分歧,基辛格提出的措辞为中方所接受: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表示异议。北京时间26日晨,基辛格与周恩来的会谈临近结束,一个中方工作人员悄然走进会议厅,将一份新华社送来的特急报告交给了周恩来,在这一页折起来的白纸上只写着短短的一句话:“刚才,联大以赞成票76、反对票35、弃权票17通过了我们进入联合国并驱逐蒋帮代表的决议,详情后报。”周恩来不露声色地掩藏自己的喜悦,将纸条递给身边的乔冠华,继续会谈。这一次的谈判可谓艰苦异常,持续了差不多24个小时,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在早上8时10分宣告会谈结束。周恩来在向基辛格送别时破天荒地用英语向他说:欢迎你很快回来共用会谈的愉快。基辛格旋即前往停靠在首都机场的“空军一号”总统专机 (基辛格此行从航线到飞机都模拟尼克松的正式访问),而这条震撼世界的新闻正在被各大通讯社广为传播。 在路上,送行的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不动声色地问基辛格:“博士,你看今年的这一届联大我们能恢复席位吗?” 基辛格以他惯有的自信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估计今年你们还是进不了联大。” 乔冠华接着又问:“那你估计我们什么时候能进?” 基辛格毫不犹豫地从容应答:“我估计明年还差不多。等到尼克松总统访华之后,你们就能够进去了。” 乔冠华哈哈大笑:“我看不见得吧!” 基辛格是在飞机起飞后才收到电传打字机的消息:美国在联合国维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中打输了。基辛格此时的心情可以说是五味杂陈,尴尬、沮丧,甚至还有一点得意,他转头对身边的温斯顿•洛德说:“我说过,光是中美接近,就会使国际局势发生革命性变化——天啊,连我自己对此都估计不足。”实际上,这次联大表决的结果连中国领导人都感到有点意外。当然,中国成功重返联合国并不是中美接近的结果,但是其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至少中美接近加速了这一时刻的到来。周恩来后来告诉基辛格,在基辛格离开前已经知道了联大表决结果,但他不愿意第一个告诉基辛格,怕基辛格难为情。中美接近的进程一旦开启,其影响力就迅速释放,它对国际格局的革命性影响的速度就连其战略设计者都估计不足。 基辛格担任公职期间的8年间9度访华,并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尽管尼克松-福特政府任内没能实现中美建交的预定目标,但是奠定了中美关系发展的基本格局。尼克松-基辛格的对华政策理念成为此后历届美国政府遵循的基本原则。基辛格在退出公职后也几乎每年访问中国,迄今已达50余次,他最近一次访问是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期间。随着基辛格对中国瞭解和认识的不断增加,中国已经从他作为哈佛学者时所认为的一个遥远、神秘、侵略性十足的革命国家成为他作为政治家时所寻求的地缘战略棋手,成为他作为战略评论家时所关注的正在崛起的大国。他认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由于长期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形成了强烈的文化优越感和一整套与欧洲均势外交传统相通的外交风格,“中国这个所谓的中央帝国,在大部分历史时期居于与其相关地区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当受到威胁时,中国会通过使其周边国家(被其视为是野蛮国家)相互制衡来寻求安全。经验性的方法是与一个远方蛮夷的谈判较与一个近的蛮夷谈判更为安全。”他后来谈到了他和中国的不解之缘时这样说道:“对我来说,来到中国总是感到特别愉快。”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