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 
中评论坛:谢长廷访大陆 绿营专家的喜忧
http://www.CRNTT.com   2013-01-11 00:13:30


 
   “宪法各表”正视历史与现状

  2000年谢院长担任高雄市长和民进党主席时,即提出以“中华民国宪法”回应两岸关系,2005年担任“行政院长”时持续主张,去年提出“宪法各表”,此次在北京公开再提出,“宪法”主张是谢院长十二年来一贯的、稳定的主张。

  “宪法各表”的核心是:以1949以来的台海现状为基础,主张“中华民国宪法”治理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治理大陆,“中华民国宪法”是一九四六年在南京制定,七次在台湾“修宪”,有大陆联系,有深厚的台湾内涵,两岸经由“宪法”是特殊关系。

  台湾方面:“宪法各表”兼顾主流民意非常关心的“对等、互不隶属、台湾主体性,且“宪法”本身即有高度主权意涵”,以及以“宪法”的“最高层次”和“民主条文”的超稳定结构(“修宪”须超高门槛),保障台湾各种意愿的人民,让大家有安全感,也让大陆、美国有安全感。

  “宪法”保障台湾人民对未来的“民主选择”,2300万人民可以决定未来,也就是有各种可能,不排除任何选项,但改变现状的门槛很高,须“立法委员”四分之一提议,四分之三出席,出席代表四分之三同意,提出“宪法”修正案交由选举人复决,须选举人总额二分之一同意(不论投票率多寡)才能改变,以目前选举人数,约须825万,台湾迄今从未有任何投票超过此数,此门槛确保了对内对外的稳定性。

  “宪法各表”已经得到包括许信良在内的相当多意见领袖的赞赏,对比之下批评并无说服力,局限在少数个人,也未能提出绝大多数人民能接受的方案。相信“宪法各表”将能得到民进党多数支持者,以及台湾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