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社记者专栏 ->> 庄恭诚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中评深度专访:祝捷谈全面管治权
http://www.CRNTT.com   2017-06-15 00:05:13


 
  中评社:如果说反对派的主张属于张德江所提到的“不允许”的范围,那么这是否意味将来反对派与中央的对话与合作空间会收窄?

  祝捷:对反对派也好,对激进“本土”势力甚至包括“港独”势力,对话空间一直存在。但是对话不是没有前提的,前提是必须回到《基本法》的框架之内、“一国两制”的框架之内,在这两个框架之内,对话才有可能。
  
  这里并不存在“收窄”的问题。张德江在讲话中提到这一点时,清楚指出这“是维护中央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良好关系的关键”,这展现出中央依然希望与香港不同政治派别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和保持畅通的交流渠道,因为香港毕竟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央理应具备与多元政治力量打交道的渠道和能力,这有助于香港继续保持繁荣稳定。

  因此这并不是收窄对话空间,而是为香港的不同政治力量与中央打交道开启了一扇窗,但这扇窗的打开并不是没有前提的。

  中评社:张德江在讲话中除了回顾《基本法》的实施给香港带来的正面效应,也主动谈及了部分港人较为介意的事件。在一个纪念场合以及香港回归20周年将近之际,谈及这些争议性事件的含义是什么?

  祝捷:首先,张德江提不提,这些事件都是客观发生的,而且的确已经在内地与香港社会之间引起了一些不同声音。而这次张德江主动谈及,也表明了中央的态度,即直面现实、不惧困难,既然发生了,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为了刻意迎合部分人的观感或想法,就刻意不提,“掩耳盗铃”。这不是解决问题应有的态度。

  中央能够将这些具争议的事件明明白白、大大方方地提出来,本身就表明中央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既然中央已经表明了希望解决好问题的态度,接下来就看香港部分人士能不能读懂其中的含意。

  另外,长期以来,内地部分学者似乎持一种害怕刺激港人的心态,在香港事务方面避免提起一些敏感的话题,张德江这次也是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和争议,就应该大大方方地去提、堂堂正正地去谈,而且要把问题分析清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造成哪些影响、如何解决、到底出现哪些问题,都应该讲清楚。这才是真正展现胸怀,而如果一味以避让的方式、以“鸵鸟心态”面对,可能更加无助于问题的实质解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