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 | |
中美建交30年中5位美国国务卿 | |
http://www.CRNTT.com 2009-02-09 06:53:33 |
基辛格:跨文化交流的使者 作为一名基辛格的研究者,笔者第一次见到基辛格本人是在2007年6月23日的下午,在南京大学那座有近百年历史的大礼堂。这是新中国最早、最成功的中外合作办学专案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20周年庆典的现场。虽然现场的媒体把所有的关注都集中到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身上,但是在强烈的聚光灯照射下,坐在主席台正中的基辛格却面无表情,居然闭目养神起来。这无疑是笔者熟悉的那位傲慢自负的基辛格,但似乎也给人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然而,当基辛格致辞时,完全打消了人们的疑虑。他一开口就是标志性的带有浓重巴伐利亚口音的英语,他的声音依然具有磁性和穿透力,他来了一场即席发挥:“非常感谢杰茜卡说英语,因为当霍普金斯大学校长用中文致辞,而南京大学校长用还没有我的口音重的英语致辞时,我很难站起来给你们讲话。”短短几句话,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这是他的招牌:基辛格式的自嘲。一个思维敏锐,谈吐幽默的基辛格出现在现场的800多名中外来宾面前。 从难民到国务卿:基辛格的1973 1923年5月27日,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菲尔特,这是一座只有7万人口的小城,其中有一个数千人构成的犹太人社区。菲尔特记载了犹太人在中欧的苦难历史。14世纪时,犹太人被禁止进入纽伦堡,犹太人只得沿着雷德尼茨河建立了几块居留地,菲尔特就是由此兴起的一座城镇。这儿距审判纳粹战犯的纽伦堡法庭只有5英里。基辛格父母的家庭都属于典型的犹太人中产阶级,他的父亲是一位颇受尊重的中学教师。虽然他们都是犹太正教教徒,但他们也是被同化的德国人。随着纳粹主义的兴起,德国犹太人越来越在他们世代居住的土地上被视为异己。1930年,纳粹冲锋队员就掌握了菲尔特的权力;1933年,希特勒率纳粹党接管了德国的权力;1935年,《纽伦堡法案》通过,犹太人的德国公民权被取消,犹太人与德国基督教徒通婚遭禁止,担任公职的犹太人被开除。 基辛格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就是在这样一个日益充满敌意的环境中度过的。他不能在户外自由地呼吸、奔跑、游戏,以免遭到希特勒青年团的殴打;他的入学申请被拒绝,没能进入公立中学,只能到犹太人自己开办的学校继续学业。犹太人被禁止参加公共集会,为了看一场足球赛,他必须冒着被殴打的危险装作非犹太人混入场内。他对足球的热爱这种典型的德国式爱好也许是他的祖国给他的少得可怜的馈赠之一。在纳粹灭绝犹太人的计画加紧实施之时,基辛格全家于1938年8月移民美国,远离了灾难的中心,但至少有13位留在德国的基辛格的近亲死于纳粹大屠杀。 在纽约上曼哈顿华盛顿高地,逃亡的犹太难民获得了自由,按照基辛格的说法就是“可以昂首穿过大街”,但是艰难的谋生却开始了。在一个陌生的国度,语言、工作、学校都是必须解决的新问题,一个逃亡的犹太难民家庭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15岁的基辛格开始了艰苦的“美国化”过程,凭藉他过人的天赋,很快成为华盛顿中学的优等生。但是迫于生计,一年后他改上夜校,白天到他母亲的侄子开的毛刷厂工作,他最初的工作是穿着厚重的橡皮手套挤掉鬃毛上的酸水,后来做送货员。尽管生活艰辛,基辛格依然以优异的成绩从华盛顿中学毕业,随后他进入纽约市立学院学会计。当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会计师。虽然基辛格比他的那些犹太同乡更迫切地希望融入美国,但至此为止,他还没有更多地接触到华盛顿高地狭小的犹太人社区以外的美国社会。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