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不应该理解为仅仅是经济复兴,当然没有经济发展也不行。虽然香港是成熟社会,但因为长年实行所谓“积极不干预”原则,政府架构和管理方法却配不上这个成熟度,导致社会在很多方面出现极化现象,2019年以前也一直没有处理好与国家(比如市民对祖国的认同感教育)和区域其他城市(比如如何主动地与大湾区其他地区沟通,实现更深入的互补关系)的关系。
第三,香港是一个城市,要按照城市发展的规律办事,不要在经济上像一个大省大国那样去搞产业结构上的平衡。
城市发展受自身体量所限,一定是偏向它最有优势的地方。其实,哪些是香港的优势讨论了20多年了,是很清楚的。需要的是继续发挥已有优势,并争取通过创新,将优势的方面拓展,扬长避短,并尽可能地在自己优势方面进一步领先,实行与内地互补,并为国家做更大贡献。
上面提出的三要三不要,就是希望香港的管理者和国家对香港的监管机构准确理解香港与内地的差异,不仅仅是政治上和体制上的,也不仅仅是经济发展速度上的,更重要的是,香港处在另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存在很多内地城市刚刚出现或者尚未出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门户型流通经济是香港最大的优势或者长处
那么,如何评价目前的香港经济?如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的判断是,1860年至今160多年来,除了1952-1986年大约35年被动形成出口加工制造业大发展的工业化时期,其余的120多年都是以贸易为本,所以香港人骨子里也是重商为多数。
在这样的情况下,香港在1990年代成功增加了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本质上也是贸易,买卖的是钱而不是货物。
所以我的看法是,香港经济能否成功与继续,靠的是门户型流通经济,这就是香港最大的优势或者长处,也是对国家和对大湾区最大贡献的方面。“港”香不香,看周转,从货物流、资金流,到人流和资讯流。资讯充分自由流通,保障了资金、货物、人员流通。四个流通卡死一个,香港就不“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