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在香港我们需要大量的第二类科技创新。我们现在的发展分成两类,一是增量,一是存量。第一类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我们把它当成增量,以后给我们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这可能要10年20年以后了。第二类就是存量,把我们现有的这些企业,现有的这些行业,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它的竞争力。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就可以助力现有的企业来提高它的竞争力。
我认为政府在发展科技创新方面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发展第一类科技创新,另外一条腿发展第二类科技创新。事实上发展第二类科技创新对第一类科技创新是有好处的,因为会为第一类科技创新制造需求。香港政府目前来说,在第二类科技创新方面应该有一些明确的导向,共同推动企业数字化,而不是单纯的补贴。
我建议,政府可以明确一下分工,正如我早前在报告里提出的,科学园和数码港来负责第一类科技创新,而生产力促进局负责推动第二类科技创新。政府不要把资源全部倾斜到高科技,应当给第二类这边一部分。这样的话可以两条腿走路,香港才真正有短期和长远的竞争力。
香港公务员制度需要适应专业化
另外,香港还有一个问题,政府有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一直以来认为那种AO职位轮换的方式是一个优秀的制度。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可行——当时整个社会的科技含量不高,你可以今天搞传媒,明天搞建筑。但现在是知识经济了,每个行业的专业知识都很精深。
内地科技部今年进行了重组,将科技部的组织、拟订科技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农村科技进步职责划入农业农村部;将科技部的组织、拟订科技促进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职责分别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将科技部的组织、拟订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规划和政策,指导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科技园区建设,指导科技服务业、技术市场、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等职责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科技部的负责引进国外智力工作职责划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加挂国家外国专家局牌子。我认为这样做是好的,这样的话科技部就只负责基础研究,而只有其它这些部委自己才瞭解自己的部门需要哪些技术去创新,这样能让资源更有效地利用起来。
香港也有类似的问题,所以我认为特区政府的每个局也需要配一个科技创新办公室,或是首席科学家,由一些真正懂行业的人带领推动所在行业的科技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