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分析|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东亚|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设为首页】【】【中评邮箱

地方仅重经济 官煤勾结难除
  1、政府治矿措施失效 矿难转向“大矿大难”   根据安监局统计资料显示,今年1至11月中旬全国发生特大(10人以上死亡)矿难51宗,死亡1355人,死亡人数比去年同期爆升达83%。有舆论质疑,中央过去近一年的铁腕治矿似乎未有明显成效。(《香港经济日报》)   2004年已被称为“矿难年”,接连发生的矿难,以规模大、死亡多、频率高而令世人心悸。年底的陈家山矿难,更被称为新中国44年来矿难之最,使当年矿难死亡人数冲破…
“明星矿”仍然不是安全矿
  1、国有煤矿证照齐全未必安全 讽刺的是,据《七台河日报》称,在11月中旬北京召开的全国煤炭工业表彰大会上,东风煤矿矿长马金光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优秀矿长;东风煤矿也连续3年被黑龙江省评为安全品质标准化建设“明星矿”。(香港《文汇报》) 七台河矿难除了伤亡严重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字,那就是“证件齐全”。以前发生类似事故,总是在相关部门的调查下,让人看到这样的背景:要么是证件不全,要么是什么“N无”单位…
七台河矿难亦属人祸
  1、爆炸前有征兆 却未及时补救   据东风煤矿总工程师向安监总局汇报,原来事故发生前数天,当局已发现井下煤仓附近出现煤尘较大情况,且于上周二(11月22日)开会讨论此事,但未及行动,事故就已发生;此充分暴露出煤矿集团隐患排查不到位的问题,凸显今次特大矿难的“人祸”因素。因此家属痛斥矿方,明知矿井有安全隐患,但迟迟不整顿,还以扣工资方式,让矿工下井。(《香港经济日报》) 有家属指出,煤矿公司早已知道矿井存在安全隐患,但…
七台河矿难暴露大陆煤矿监管仍不力
  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矿难迄今(12月2日)已造成井下166人遇难,还有5人下落不明,此一严重矿难,人们应吸取哪些教训?本社汇选有关舆论,供读者参考。(评论员:柯冠)   一、七台河矿难亦属人祸   1、爆炸前有征兆 却未及时补救   据东风煤矿总工程师向安监总局汇报,原来事故发生前数天,当局已发现井下煤仓附近出现煤尘较大情况,且于上周二(11月22日)开会讨论此事,但未及行动,事故就已发生;此充分暴露出煤矿集团隐患…
哈尔滨停水事件善后需完善法制
  环保部门须变成“铁衙门”   在松花江的上游兴建一座大规模的化工厂,对环境、生态、沿江居民安全都是一个潜在威胁。在外国,这类工厂必会遭周围居民强烈抗议,但中国以世界工厂自居,为了维持生产,保证企业营运并创造就业和收益,类似吉林石化工厂这样的“计时炸弹”,在全国可能数不胜数。吉林石化工厂爆炸除了影响民众生活之外,更波及邻国,中石油理应做出赔偿。国家环保总局向来被认为是无牙老虎,但如果在这宗事故中能够为民请命,向企业依法索偿,…
哈尔滨停水事件,反映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
  大陆企业社会公众责任意识淡漠 吉林石化面对责任三缄其口,背后是企业社会公众责任意识的淡漠。根据公布的原因,由于双苯厂P-102塔发生堵塞、工人处理不当导致爆炸发生。此次爆炸直接造成6人失踪近70人受伤,酿成的社会公众危机波及到了从吉林到黑龙江两省逾千万居民的生活,并有可能因此引起下游国家的国际纠纷。如果说吉林石化有一点点企业公众责任意识的话,就不应该面对事故三缄其口,而是主动地站出来承担责任。 与许…
哈尔滨停水事件,暴露中国行政体制弊端
  大陆管理体制并未明显改进      这场可能触及生态大灾难的事故暴露出大陆很多老大难问题,是对胡温新政要求提高执政水准的一次重大考验,经过近几年多宗涉及公众安全事故的教训,显露出大陆管理体制并没有出现明显改善。   首先是披露资讯和政策透明度:吉化爆炸造成污染,吉林省政府为何事隔五天才通报黑龙江省?污染如此严重,为何事隔十天才公开承认,公诸于世?大陆媒体披露,爆炸造成水污染是公开秘密,为何没有任何一家媒体报导? …
哈尔滨停水,处理危机不当
  哈尔滨当局危机处理不尽人意   哈尔滨11月22日突然宣布停水4天,原因与一宗吉林化工厂爆炸有关,但因语焉不详,令哈市谣言四起,引起市民恐慌。国家环保总局23日终于揭开谜底,原来事件确与十多天前吉林化工厂爆炸有关。   (吉林化工厂爆炸)事件已过十天,直至污染水域流近哈尔滨市,哈尔滨市要做出断水措施,才令此一生态灾难曝光。然而(市政府对)事件的危害程度仍然讳莫如深,包括:一、究竟已流入松花江的有毒物质有多少,对人体…
哈尔滨停水事件敲响警钟
  十一月二十七日晚哈尔滨市正式恢复供水。自此,从十一月二十三日凌晨开始的哈尔滨停水事件告一段落。然而,此一严重影响民生的重大事件,人们应从中得到哪些启迪?吸取哪些教训?本社汇选相关舆论,供读者参考。 (评论员:季 实)   一、哈尔滨当局处理危机不当   哈尔滨当局危机处理不尽人意   哈尔滨11月22日突然宣布停水4天,原因与一宗吉林化工厂爆炸有关,但因语焉不详,令哈市谣言四起,引起市民恐慌。国家环保总局23日终…
「施规默随」:默克尔对华政策不大可能改变
1、德国不大可能改变对华政策 对华关系是德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人以可靠、务实和精确着称,这种特性在发展对华关系方面也有体现,那就是以执着的精神、务实的态度处理对华关系。德国的对华政策总体上一直比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发展对华关系始终是德国各党派的共同政治目标,因此即将组建的德国新政府不可能在对华政策方面出现明显变化,更不可能完全放弃德国几十年来一贯坚持的对华政策方针。在经济上,德国在中国的投资成功率较高,而…
施罗德在职七年 被视为“悲壮”人物
1、两项决策 铭记人心 在德国社民党日前举行的党代会上,前党主席明特费林在与施罗德告别致词中说,施罗德执政7年中有两项重要决策将永远让人铭记在心:一是他勇敢地开始了被推迟已久的经济改革,二是他力排众议反对美国进行伊拉克战争。明特费林满怀深情地对施罗德说:“你想让德国成为一个和平、自信的国家,让我们自己决定我们在国际舞台上该做什么……你为这个国家的历史写下了新的篇章。”   德国总统克勒也在媒体上发表文章,…
默克尔首务重振经济 外交政策变动不大
1、重振低迷的经济是主要任务 默克尔已确定了她的执政目标:在十年内使德国重新回到欧洲经济增长率前三位国家的行列中,在她的五年任期内大幅降低高达11%的失业率。她上星期五在签署联合政府协定时称:“我们的目标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四年内,人们应该能够说他们比过去生活得更好。” (德国之声) 2、外交政策变动不大 面对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高居不下、社会保障体系不堪重负、财政…
默克尔人称「铁娘子」行事低调手段高明
1、默克尔连创三个第一 当默克尔于22日今天北京时间下午六点当选德国总理时,她将创造历史,她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也是首位出任总理职务的前东德地区人士,她还是德国统一后最年轻的总理。 (英国路透社) 2、素有“铁娘子”之称 默克尔工作认真勤奋,沉稳务实,成绩骄人。因此,她在德国政坛素有“铁娘子”之称。她意志坚决,但不愿意突出自己,她也缺乏她的前任施罗德…
女总理上台 德国开始「默克尔时代」
11月22日,德国历史第一位当选女总理默克尔正式宣誓就职,人们如何迎接这位有“铁娘子”之称的女性?世界如何因她而展望德国和国际的发展?中德关系又会有怎样的前景?本社精选部分言论,供诸位参阅。 (评论员:柯冠) 一、默克尔行事低调 手段高明 1、默克尔连创三个第一 当默克尔于22日今天北京时间下午六点当选德国总理时,她将创造历史,她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也是首位出任总理职务的…
中美关系走向平淡务实 但未来仍有变数
1、中美关系已从「中国热」和「中国威胁论」的两极,进入较平淡务实的阶段 美国总统布殊匆匆访华四十小时,分别会晤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表面看来没有甚么重大突破,实际上则显示中美关系已从「中国热」和「中国威胁论」的两极,进入较平淡务实的阶段。 (香港《星岛日报》) 2、布什对华定位既说不清,也不想说清 现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和他父亲一起于上世纪七…
胡布会晤友好坦诚 双方要谈的事多得很
1、胡布会友好坦诚 胡锦涛会后形容会谈友好坦诚,显示尽管对一些议题表达了不同的立场,但并没有「翻脸」,布殊下午还去骑单车,可见气氛不坏。中国几家航空公司又正式签约向美国波音公司订购价值逾三百亿港元的七十架飞机,作为帮助布殊改善美国贸易赤字的一点心意。 (香港《星岛日报》) 2、布什不可能对北京有太大的压力 布什这次来华会晤胡锦涛,不可能对北京有太大的压力,外界一般估计布什也不会…
布什重新定位中美关系 对华政策逐渐转型
1、布什访华重要性在于美总统第一次真正回应中国崛起对美国的影响 布什这次访华的重要性在于这将是来访的美国总统第一次真正回应中国崛起对美国全方位的影响。虽然‘中国崛起’这一字眼未必会反复出现在布什访华的讲话中,但是这无疑是其字字句句背后的真意。 今年的美国国务卿赖斯、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以及即将到来的布什访华是美国政府面对一个崛起中的中国正在作出的政策回应的开始,那就是即使空手而归,美国高层仍然照去…
中国接待布什空前自信 中美战略地位更平等
1、接待布什空前自信 讨价还价余地大增   布什为期一周的亚洲之行凸显出全球局势的变化,中国国家主席和美国总统将互致问候,而他们所处的战略地位比两国关系自1/4个世纪前实现正常化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平等。 中国必将怀着前所未有的信心欢迎布什,享受自己对这个世界超级大国与日俱增的经济和军事影响力,深化它与美国的关系,这种新的均势缩小了布什在贸易、货币争端、军事、人权等一系列问题上讨价还价的余地。中国外交问…
布什访华 中美关系将进入调整期
美国总统11月19日晚抵达北京,展开其任内的第三次中国之行。舆论普遍认为,布什访华后美国的对华关系将进入调整期,中美战略地位将渐趋平等。本社摘取相关言论,汇集如下,供读者参考。(评论员 柯冠)    一、中国接待布什空前自信 中美战略地位更加平等 1、接待布什空前自信 讨价还价余地大增   布什为期一周的亚洲之行凸显出全球局势的变化,中国国家主席和美国总统将互致问候,而他们所处的战略地位比…
大众体育投入不足 公共体育机制弊端严重
不能讳言,我国各级政府目前在对待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学校的体育场更是被拔地而起的教学楼逼仄得越来越狭小。而在地方官员的政绩考评体系中,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几乎处于无足轻重的位置。但在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在竞技体育的投入上面,却不约而同地甘愿投入巨额资金。   政府对于竞技体育和公共体育(大众普及体育)上的厚此薄彼,异常鲜明地体现出了我国目前存在着的体育机制弊端。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的体育设施建设的被忽略也就…
   共4274条﹐第213/2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转至第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