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 
中评论坛:蔡英文如何面对新情势?
http://www.CRNTT.com   2014-07-20 00:13:24


 
  根本上来说,我认为民进党会与公民团体、或年轻世代,之所以会有距离,有远因与近因。远因是,过去民进党是党外,国民党长期的威权政治,在野党一定是与社会团体结合,不管是独派、环保团体、反核团体都好。这种结合到民进党执政时,就不一样了。例如在核四议题上,民进党停建又复健,所以与反核与环保团体在这点上就渐行渐远,信任关系也几乎破裂。民进党还需要时间去解决。林义雄的事件,才又让我们与反核团体又走在一起。

  相对来说,近因是,从陈水扁在第六、七届不分区“立委”提名上,变成一个惯例性安排,公民团体在相当程度上在民进党的不分区名单中有代表。在国民党第八届的不分区“立委”上,也比照办理,找了他们的团体进入不分区。反而是民进党在不分区“立委”这块上,少了公民团体的空间。所以公民团体也必须要走一条自己的路,不可能每天期待别人关爱的眼神。所以当他们要走出自己的路时,这两年下来,他们开始找自己的议题、做自己的主张,有自己的行动,不再依赖民进党,这是近因。

  如果民进党需要与公民团体或年轻世代对话,不分区这一点,民进党还是要选择一条路,还是要分配给党内,而不是依照惯例分配出去给公民团体。如果对话不是建立在不分区的让与上,那要看是否可以做到。蔡主席提到的伙伴关系是对的,但什么是伙伴关系?这点值得再研究,或在实务上证明是可行的。

  我常讲的例子是,这些公民团体也需要合纵连横,例如反媒体垄断、反服贸、反洪仲丘事件、反核等等,他们几个团体主张未必相同,但你会发现到每次大活动他们都在一起。这些团体也都未必全部反国民党,他们也希望自己不要有政党包袱,即使是他们事实上与民进党的关系的确比较好。最明显的例子是,在苗栗大埔事件上,同一群人在苗栗是反国民党;在台南铁道东移抗争上,他们是反民进党。像这样的团体,一定是在事件上站在执政者的对立面,不管是中央或地方。我们民进党也不可能每一样都与他们的要求一致。

  所以公民团体今天已经走出一条自己路,他们要群众有群众、要资源有资源,他们有需要与民进党或国民党结合吗?不需要了嘛!他们在选制上、宪政上找到一条要走的路,其实如果要走议会路线,他们本来就应该找到一条自己生存的路,不管对民进党有利或不利,这都不应该是他们在意的条件。民进党也不一定要限制他们要与民进党站在一起。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