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分析|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东亚|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设为首页】【】【中评邮箱

两岸共同价值的意涵与形成机制
  当前,两岸关系已终结对抗,进入螺旋上升的黄金发展通道,处于‘经贸两岸’与‘文化两岸’双轨并进的转捩点上。两岸和平发展、全面整合的‘典范时刻’能否来临,取决于两岸共同利益的创造与两岸共同价值的形塑,后者尤其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当前,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逐渐成为两岸共同愿景,形塑两岸共同价值成为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性任务。
盱衡二十年内两岸关系之大局
  西语有句黑色幽默话,说想用水晶球看透未来的人,结果却只得吞下满盘玻璃碎片, 这话就如同中语所谓人算不如天算。“一国两制”最早出台时所许诺的五十年不变期限,至今也就只剩二十年。 要预测这既不近又不太远之二十年后的两岸形势确属难事,但若能掌握各关键的主客观因素,这未来期间的可能发展或非绝对无迹可循。
八八水灾对台湾政治与两岸关系的挑战
  八八水灾对台湾来说是一场巨型灾难。在这期间,救灾、赈灾、灾后重建家园、安顿人心固然是当务之急。但是,台湾朝野政党、“中央”与地方、军民如何从这场大灾难中吸取教训,共同面对、处理未来随时可能发生的天灾人祸,可能更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大灾难也正在对台湾政治与两岸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挑战。
华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因应金融危机的思考与策略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史无前例的巨大的信心危机,无人可以置身事外,更无人可以火中取栗。如果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对经济危机作火上加油的负面报导,引发社会大众更严重的恐慌,必然导致经济更加恶化,结果是让媒体的经营更为艰困。群众集体恐慌的扩散,会负面的冲击国家、社会、组织、公司和个人,而媒体是其中经营基本面和营运模式较弱的一群。
两岸如何共同面对南海争端:和平发展与合作开发
  最近以来,南海主权争端问题再次引起世人关注。这一次的关注起因于一系列对抗性事件。今年3月10日,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签署《领海基线法案》,把中国中沙群岛中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列为菲律宾所属岛屿;之前的3月5日,马来西亚总理艾哈迈德.巴达维登陆中国南沙岛屿的弹丸礁宣示主权。而在这南海风云突变之际,美国人的身影也如人们所熟悉的那样出现了,美军“无暇号”出现在中国南海水域并侦察中国海军基地,甚至发生了与5艘中国船只对峙的近年少见的事件。
析两岸学者对《两岸和平发展基础协定刍议》的分歧
  2008年10月,《中国评论》月刊登载了台湾大学张亚中教授的文章《〈两岸和平发展基础协定〉刍议》(以下简称《刍议》),引发了大陆、台湾以及海外学者的热烈讨论,张亚中教授也连续撰文对《刍议》一文做了进一步的补充说明。尽管台湾岛内民调显示,在台湾像张亚中教授这样仍强烈主张两岸统一的民众已不占多数,并呈下降趋势,主张统一的观点已不代表岛内多数民众的诉求;但是,进一步分析《刍议》一文所运用的思考两岸关系的模式可以看到,台湾社会在经历了本土…
论“台湾地位”与“一个中国”之关联与正当性
  最近台独分子又配合日本人重谈‘台湾地位未定论’老调。还企图在美国法院申告台湾主权不属于中国。其最终目的乃在民间混淆视听,俾以加深‘拒统’气氛与迷思。甚至让更多台湾民众认为与大陆‘和平发展’就是出卖台湾人利益。故如我们要加深两岸和平发展,其第一步必须在法理上彻底摧毁民进党炮制的‘拒统’理论与迷思。
马英九兼党主席的后续作为与影响
  2009年6月10日,马英九宣布参选国民党下任党主席。评估马英九兼任党主席的后续作为及其影响,首先应瞭解其兼任的目的何在,然后根据主客观情势的分析才能对其后续作为、可能影响做出合宜的判断。
“中国”是两岸和平协议的基础
  自中国评论131期刊载张亚中教授的“两岸和平发展基础协议刍议”一文后,几乎每期都有讨论两岸和平协议相关文章,此足证明两岸学者都有一共同愿望对两岸政府提出建言,期盼台湾早日放弃独立促成国家统一。对中国评论136期(四月号)沈卫平先生大文“两岸和平协议刍议”所提五大论点,笔者愿秉持客观立场与沈先生及大陆学者一同讨论。
马英九出访中美洲验收外交休兵成果
  马英九2008年5月20日上任后,两岸关系在双方高层默契下,拉开和解的序幕。他一方面开放两岸直航、开放大陆人民入台观光、促进两岸经贸交流。一方面也提倡活路外交与外交休兵,化解两岸外交上的严重对立,以及台湾过去8年在民进党政府“烽火外交”政策下,在国际上面临前所未有的孤立困境。经过一年努力,马英九藉由今年5月26日率团出访中美洲的机会,来检验他自己提出的外交政策。
两岸一体化先行先试区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深化发展,随着认同“九二共识”、主张两岸交流合作与和平发展的中国国民党重新在台湾执政,台海局势趋于缓和,两岸交流合作与和平发展正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趋势与主题。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下,特别是在两岸全面直接“三通”基本实现、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正在实现的新形势下,海峡西岸经济区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对台优势与作用将发生较大变化,需要重新定位对台角色与作用。
投资台湾 促进第二次“台湾经济腾飞”
  明确“投资台湾”的新思路和方向,逐步参与和扶持台湾本土的金融、高科技、航运等支柱产业中的关键企业,避免台湾经济出现大幅衰退,促成第二次“台湾经济腾飞”,形成和完善“经济高度合作”的战略架构和实施路线图,为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从“台湾地位未定论”到“台湾前途未定论”
  今年5月1日,日本驻台代表斋藤正树不甘寂寞地又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的看法,大多数台湾人民感到不解、愤怒,但是也有部分台湾人民表示支持。一国驻外代表公开地主张其驻在地的地位未定,而可以继续留任,这可能也是外交史上稀有之事。斋藤的谈话是个人意见,还是日本政府潜藏在内心的主张?始作俑者美国的态度又是如何?斋藤的谈话激起了我们尘封的回忆,更让我们思考“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幽魂还没有散去,不但如此,它已转换成以“台湾前途未定论”的另一种面…
马英九执政周年回顾与展望
  对于马英九当局执政周年究竟交出了怎样的一份成绩单,岛内各只的看法并不一致。笔者认为,尽管一年来马当局走得颇为不顺,岛内经济不佳,施政能力受质疑,但业已走上正轨,且度过最困难时期;其在改善两岸关系、提升当局清廉度、参与国际活动等方面的成绩也有目共睹,得到多数民众肯定。因此,在民进党受扁案拖累欲振乏力,路线与民意落差越发加大,权力矛盾难以整合的情况下,马英九、国民党目前在岛内政党竞争中仍处于有利的地位。
马英九执政一年的成积单如何拟定
  2008年3月马英九以58.28%压倒性的高票当选为中华民国第十二届总统。在他5月20日就职后三天的一次民意调查,发现有81%的人支持他包括“不独、不统、不武”在内的竞选承诺。这两个数据(58.28%得票率与81%对他主要政见的认同)俱可以让民进党人吓破胆。可是在以后的数月中马政府的民调低落的次数与幅度一直比上升的为多。今年民进党趁机以不满马政府的号召,计划继5月11日举办“中国政策总体检讨座谈”后又于517发动“反无能﹑反失业﹑…
两岸四地紧密合作的新形势与新问题
  随着两岸关系回暖升温,香港跟台湾的官方关系也在正常化中。香港决定在台湾设贸易发展局的办事处,之后两地高级官员开始互访,首先是台中市长胡志强来港,打破了惯例。行文之际,本刊不久之前访问过的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以香港佛教代表团团长的非官方身份,正在台湾访问中。他是香港第一个局级官员访问台湾。而香港特首曾荫权和台湾“总统”马英九,也已分别在不同场合表示愿意访问对方,并进行会谈。
美国因素对两岸干扰明显弱化
  美国坚持插手、干涉台湾问题,始终是海峡两岸关系最严重的外部干扰因素。但是,由于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未来台湾问题对于美国的重要性将不断减少,美国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力将持续下降,从而形成美国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干扰明显弱化的趋势。这将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建构“命运共同体”:大陆对台战略之重构
  国民党赢得岛内大选以及马英九政府对“九二共识”的接受,无疑为两岸关系的回暖创造了契机,但是大陆对台战略思维的调整,对两岸关系定位的再思考,则为两岸新局的开创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梳理大陆对台政策在此期间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大陆面对岛内政治生态演化的现实,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新一波的政策调适…
马英九政治性格的文化心理成因
  一个政治人物能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什么角色,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得到民众何样的评价,除受到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与制约外,他们各自的独特个性心理素质则起着重要作用。一个人性格的养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必有一种或几种方向的心理属性是占主导地位的,它决定了这个人个性的主要倾向和本质属性,并进而决定了其从政风格与政治行为模式。
关于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问题探讨
  2008年春季以来,台湾岛内形势发生了有利于改善两岸关系的积极变化,特别是台湾的“海基会”和大陆的“海协会”,已经恢复功能,继“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成功访问大陆之后,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亦成功访问了台湾;两岸的间接“三通”已转为直接“三通”,即“大三通”,这是很大的进展,历史性的突破。而民进党呢,由于执政期间的贪腐严重,经济下滑,问题成堆,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早已一落千丈。目前的海峡两岸关系已出现和平发展前景,而且新执政的国民…
   共1198条﹐第54/60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转至第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