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分析|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东亚|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设为首页】【】【中评邮箱

熊玠:我对马英九不独不统不武的看法
  中评社香港7月23日电/纽约大学终身教授熊玠在中国评论月刊七月号发表题为《对马英九两岸政策的体会与诠释》的文章,对马英九的“不独、不统、不武”的提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本人有幸被邀参加了五月二十日马英九就职典礼与当晚的宴会。在台湾期间也曾广纳各方意见,期能较为深入地瞭解新政府对当务之急的因应政策以及对大局处理的构思与愿景。自认获益良多,亦甚感鼓舞(连民进党内也有人私下表
马英九主政台湾后两岸关系新态势
  马英九先生已于五月二十日宣布就职,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的讲话,总体上是好的,各方对于他充满期待。自1949年以来,“两蒋”主政台湾40年,李扁主政20年。从“两蒋”到李扁,这是一个转折点,两岸由“正统”之争转向“主权”之争,即由“一个中国”之争,转向“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之争。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会否成为一个新的转折点,即由两个主权实体之争,再转向一个主权实体之争,并进而转向一个新的统一的中国呢?…
民进党未来走向分析
  民进党执政8年,“清廉”形象荡然无存,“改革”诉求沦为空谈,“本土”价值成了打击异己的工具。在接连遭受县市长选举、“立委”选举和“总统”选举失败后,不只被二次政党轮替,全党更陷入世代是否要交替、路线是否要检讨以及价值是否要重塑的纷扰中。未来民进党何去何从?是重新整合还是走向内斗或分裂?是坚持激进路线还是走向务实?民进党能否找回失去的“核心价值”,能否走出制造仇恨与悲情的政治操作?…
从“蒋友柏现象”看台湾第四代人的政治价值观
  在2008年台湾“大选”中,民进党又故伎重演操弄“去蒋化”议题,引发台湾社会的对立,一边是以蒋方智怡、蒋孝严为代表的捍卫自己精神图腾的蓝营支持者,另一边是以寻求转型正义、追究历史责任为使命的绿营支持者。而蒋家第四代蒋友柏在这一系列事件中的角色,多少显得“特立独行”:以蒋家后代的身份评点“两蒋”功过,理解幷赞成一定程度的“去蒋化”,…
台湾大选结果与未来台湾政情
  台湾322大选国民党的马英九高票当选,是一般人(包括民进党内部)所预期的。不过在选举前没有出现大家担心可能发生的离奇“奥步”(陈水扁式的绝招),也令大家(包括美国政界)松了一口气。比较值得注意的,恐怕不是谢长廷之败,而是他输得比原先民进党内部自己的估计还惨。民进党在大选前一天的民调,预估谢长廷将输两百零八万张票。经交叉分析,最乐观的情况差距可能缩小到一百一十万张票左右。结果开票结果,不但中北部大输,就是包括谢长廷曾执政过的高雄市在…
马英九上台:两岸关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台湾大选终于尘埃落定,马英九以超过对手谢长廷220多万票的绝对优势赢得胜利,从而为在野八年的国民党一雪2004年因“两颗子弹”败选的遗憾。马英九强势当选,不只是实现了台湾地区政党再次轮替执政的局面,而且也将对两岸关系带来重大的影响。在国民党一党独大的政治生态情势下,马英九上台将给两岸关系带来哪些历史机遇和现实挑战?…
民众意欲返璞 政党自须归真
  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以超过二百二十万票的绝对优势,不负众望、毫无争议地击败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马英九在此次选举中取得的压倒性优势,如同两个月前的“立委”选举一样,是超出人们想象的。应该说,台湾民众经历最近八年的恶质选举、口水经济、社会对立、族群撕裂,对当前的政治生态产生了高度厌倦,主流民意转向追求质朴与现实,政党自然必须回归真诚、务实才能获得选民的支持。…
海峡两岸关系中的最大公约数
  有人说,两岸的经贸联系是对两岸经济至关紧要,可算是“最大公约数”。此言有一定道理。的确,两岸经贸联系对两岸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整个上世纪80年代,大陆引进的境外直接投资中有60-70%来自港台,而且港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香港中转来的台资;而且90年代中期以来,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大陆日益成为台湾的主要贸易伙伴,成为台湾巨额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一大来源地。两岸经济的依存度特别是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存度大增,两岸经济可谓共存共荣,密…
从“立委”选举结果看台湾民意变化
  台湾第七届“立委”选举结束,国民党获得了压倒性胜利,民进党则不得不吞下惨败的苦果。岛内政治格局在实现政党轮替短短八年之后,出现如此之大的变化,个中原因耐人寻味。其实早在这次选举结果出来之前,岛内的各种民调资料早已有所警示;因此“立委”选举的结果看似在出人意料,实则却也在情理之中,它是整个台湾人心思变的真实写照。…
美国对台政策的战略性矛盾及未来三方关系演变
  美国对台海两岸政策的战略性矛盾,包括美国“一个中国”政策与“台湾地位未定论”的矛盾,美国战略目标之间的矛盾,美国对台政策执行中的内在矛盾等,成为陈水扁利用的战略弱点。中美台三边互动将决定台海形势未来走向:中美台三边格局决定台独是没有出路的;中美台围绕台海主导权之争是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美台三边力量态势演变决定台海两岸关系前途。…
谁拿走了民进党的“奶酪”?
  尽管此次台湾“立委”选举乃是一场总体胜负早已预知的选举,但是结果依旧令诸多专家大跌眼镜。国民党自己拿下八十一席,如果加上无党团结联盟、亲民党、无党籍等五个议席,泛蓝的总席次达到八十六席,已经超过了“立法院”的四分之三,民进党有人惊呼泛蓝可以凭籍这个比例优势“为所欲为”。…
台湾的“民主内战”
  去年的十二月七日,台湾高速公路上一辆逆向行驶的轿车,在交通警察一路追赶拦截之下,仍然以超高速飙了二十五公里,最后快速撞上一辆来车,两车瞬间起火燃烧,四名驾驶与乘客全部被烧成焦炭。…
台湾社会民意的转变及对二OO八大选的影响
  二OO八年台湾“总统”选举的结果,无论对岛内政局还是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就省籍、选战能力、选举资源而言,马英九明显居于劣势,这是很多人二OO八年不看好国民党的原因。不过,二OO四年“大选”后,台湾的社会民意虽未发生根本性逆转,却是发生了值得高度关注的重大变化:民众的政治狂热开始退烧,希望改善个人经济状况、两岸关系和平双赢、回归社会公平正义价值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种社会民意的转变为马英九争夺中间甚至浅绿选民提…
解读胡锦涛对台新论述
  在十七大政治报告关于台湾问题的论述中,处处可见“以民为本”的思想。如“四个决不”中的“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三个凡是”中的“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以及总书记郑重承诺“大陆将继续实施和充实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依法保护台湾同胞正当权益,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等等内容,都是“以民为本”的体现。不过,我个人感触最深的、同时也感到外界尚重视不够的,是总书记首次在这样重大的场合、…
新战略定位与两岸关系发展框架及主体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台湾问题的部分一经发表,立即在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都引起热烈反响。这部分内容最突出的特点是:既高瞻远瞩,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纳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大框架中;又自信从容,务实、有效地全面协调解决台湾问题与中国和平发展的关系,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与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关系、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发展。…
指导未来两岸关系的纲领性文件
  在岛内竭力鼓吹“公投”与“入联”的诡异气氛中,适逢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凡一切关心两岸关系的海内外人士,无不关注未来两岸关系的走向,无不关注大陆最高领导人会怎么阐述两岸见解。有些人认为大陆领导人也许会对台湾当局“敲打”与“训斥”一番,两岸关系也许会擦出点“火花”。而10月15日开幕的“十七大”,胡锦涛在政治报告中用了一个专门章节阐述了这一代共产党人对台湾问题的看法。报告依然坚持和平发展、和谐社会、和平统一的政策,朝着自己…
胡锦涛报告涉台部分的表述值得肯定与重视
  中共十七大召开前夕,面对二OO八年台湾总统大选的选情加温,暨公投入联等议题可能对两岸产生的冲击,中共涉台官员与学者皆认为,当前台海局势严峻,两岸关系处于高危期。然而此次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所提的政治报告中,论及对台政策部分,却是以「和平」与「发展」为基调:除了对于一中原则与坚定反独立场的宣示外,并未使用恫吓性威胁或措辞强烈批判,就连以往惯用威慑性字语…
“台湾意识”发展的危险趋向
  台湾自民进党执政以来,岛内关于“台湾意识”的炒作愈演愈烈。尤其是“大选”靠近,新一届“立委”选举靠近,执政的民进党拿不出政绩,而且是弊案如山,民众怨声载道,这就更加需要靠炒作“意识形态”了。最近一个时期来,我看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觉得很多分析都是颇有见地的,很有启发。但又觉得文章太长,愈看愈感到问题太复杂。于是想先来一个对历史发展过程的“化复杂为简单”,然后结合这个过程,谈几点个人体会和看法。…
民进党激进化转向的标志
  8月27日、8月30日,“正常国家决议文” 先后在民进党“中常会”和“中执会”通过,并将于近期提交“全代会”最后通过。“正常国家决议文”是台湾政治和两岸关系的一个重要事件,将对两岸关系产生长远影响。民进党有关“国家定位”的主张曾经历过四次重要演变,先后有1986年创党时的“住民自决”、1987年的“四个如果”决议文、1991年的“台独党纲”和1999年的“台湾前途决议文”。“正常国家决议文”是第五次重要演变。与“台湾前途决议文”相…
《与台湾关系法》不是“台独”救命符
  穷途末路的陈水扁,日前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专访时声称,“若台海之间有事,美国与日本对台海任何的战端一定会给予关注,特别是美国一定会依照《与台湾关系法》来从旁协助,协防台湾”。这里不仅暴露了这个民族败类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也反映了这个政治流氓自欺欺人地把美国一纸国内法案当作救命符的幻觉与迷思…
   共1180条﹐第55/5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转至第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