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分析|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东亚|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设为首页】【】【中评邮箱

解读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共同管理”机制
  当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与和平发展战略的实践,随着美国日益卷入无法推卸的全球性矛盾,两国间正在酝酿和形成一种新的应对台海危机的战略思维。2005年9月13日,在纽约参加联合国成立60周年高峰会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与美国总统布什的会晤中表示,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中美两国都肩负重要责任,并具有广泛的共同战略利益,希望“美国和中方一道,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反对‘台独’作出积极努力”…
台湾「公投案」之政治逻辑分析
  陈水扁为了2008年选举的考量,提出「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公投案企图重施以「公投绑大选」方式,以便激起对扁七年政绩不满的深绿群众,可以在明年的大选中继续支持民进党的候选人,以便在民进党胜选之后,陈水扁还可能可以继续保持其对台湾政坛的影响力;因此,「公投案」的最初提案,应该说完完全全是为保民进党胜选,和陈个人政治生命考量的「内部消费」的选战策略而已…
“入联公投”大战与谢长廷的人格诚信
  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谢长廷七月下旬的美国之行,有助于他在美国学政界与新闻界之间建立一个比陈水扁较为温和理性与较为诚信的形象。谢氏幽默也为他稍稍化解美国质疑台湾入联公投的尴尬,然而美国各界总觉得谢并未将许多问题交待清楚。谢以凡事不能轻然诺,说明他不能作出太多承诺,主要是因为许多事情会随着时间与情势变迁而改变。不过,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薄瑞光 (Raymond Burghardt) 轻描淡写地以「太极高手」称呼谢,却也道出不少人心中对他的…
从马特别费一审无罪到谢苏搭配看二OO八台湾大选
  八月中旬,台湾政坛的两件大事,就是马英九的市长特别费官司一审被判无罪,以及谢长廷宣布邀请苏贞昌搭档成配选二OO八。由于身为国民党总统参选人的马英九,近半年来深受市长特别费官司所苦,许多攸关O八年大选的不确定因素始终环绕着他,如今市长特别费官司一审判决「还马清白」,是否意味着马的大选之路一片坦途?恐怕未必尽然。再者,谢长延身为民进党总统参选人,面对国民党「马萧配」成局及造势多时,副手人选却一再敲不定…
两岸和平研究:路径与架构
  作者提出三种不同的和平境界:单纯的“没有战争”为低度和平或暂时和平;由和约保障的正式和解为中度和平或较稳定和平;而消除了敌意则是高度和平或永久和平。依此观点分析台海两岸关系的四项特点:低度和平,多方博弈导致的力量均势,和平升级困难及其原因,政经、官民的落差。然后就如何建构两岸和平发展的稳定架构的问题阐释个人的理解、探讨问题的症结、提出解决的思路。
对两岸及美台关系的新体认
  根据本人今年五月、六月期间访问台湾与大陆的重要观感,并参照最近来自华府两项奇特背景资料所透露有关美台关系秘辛所得到新的启示而写就本文。首先, 略为对我所感受两岸绝然不同气氛作一简单比较。然后,将重点挪至台湾2008总统大选;特别根据我与国民党总统参选人马英九面谈的心得,提出我对他总体选战构思与前瞻的体会、并对他的政治『行情』作一新估计。最后,根据我回来后接触到的两项美方资料,针对陈水扁为何极力推动台独、以及美国对台政策为何最近迅速…
台湾应有超越“台湾主体意识”的积极论述
  从民进党总统初选之后行政院改组的布局来看,陈水扁已将年底与明春的两次选举定位为「台湾主体意识」路线斗争,一方面将马英九、国民党打成「中国党」,攫夺「本土这一边」的话语权、出牌权;另外一方面,同时也箝制同党出线的总统候选人谢长廷提出其自己诸如「宪法一中」的调整型路线主张之空间,让至少从选台北市市长开始就一直与陈水扁切割(谢公开说陈像是许纯美)至今的谢长廷陷入「继续和陈水扁公开切割与否?」的抉择困境…
民进党的党内氛围与谢长廷的选战技巧
  民进党总统提名党内初选,第一阶段党员投票,出乎众人意料之外,谢长廷以六万二千八百五十一票、百分之四十四点六六的得票率,超越选前被广泛看好的主要竞争对手苏贞昌的四万六千九百九十七票、百分之三十三点四得票率,领先差距明显。开票之后,另外三位角逐者苏贞昌、游锡堃、吕秀莲先后宣布退出第二阶段民意调查,谢长廷确定成为民进党二OO八年大选候选人。这样的结果,大出原先预期之外。…
廿载回首:和平统一终可期
  「台湾海峡」两岸人民,「恢复」交流交往。今年,正好二十周年。这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热烈庆祝的「历史性大事」。在「蒋经国时代」,有一次,为立法院的公事,他问我:「两岸关系」,怎么办?当我身任「立法院秘书长」的时候,常「因公」,到台北「荣总」、「台大」等医院,探望几位内地长辈(他们大都为资深的「立法委员」、「国大代表」、「监察委员」),常常看到──人已昏迷,不醒人世,只等时间的时候,他们仍喃喃自语地说:「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必然的趋势:评任雪丽教授关于“台湾四代人”的论述
  前不久,我撰写了《两岸关系二十年:感受与启示》,提出了两岸走向统一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统一作为一个过程,在这二十年来的两岸交流交往、经济融合和对话谈判中已经成功展开;但统一又是一个很曲折的过程,这过程中会卷起“台独”的浊浪,如同乌云会布满两岸的晴空,这是台湾特殊的历史经历与社会政治决定的。然而,这种追求会让岛内民众付出极大代价,最后人们像发了一场麻疹或感冒,会摒弃这种极端追求,两岸的前景会是光明灿烂的…
台湾朝野政党重整内部秩序
  为了年底的立委选举、明年的总统选举,台湾朝野政党刻下正循由党内制度进行提名之争;所以,朝野两党党内的总统、立委候选人提名初选与协调,这两层的党内初选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段中产生一连串的相互作用。目前,基本上以派系为互动单位的民进党内,陈水扁正在「谢系(谢长廷)」、「新潮流系(与苏贞昌结盟)」与「正义连线(游锡堃、陈水扁嫡系)」三大派系的分合中加以协调,这也关系到全台立委的提名布局…
从陈水扁「四要一没有」看台湾明年大选的主轴
  三月四日,中共召开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前夕,陈水扁出席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二十五周年庆祝晚宴演讲时,提出「四要一没有」的主张,即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以及台湾要发展,同时指出台湾没有左右路线、只有统独问题,随即台下一片欢呼喊爽之声,似乎台湾独立的进程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台湾经济与两岸合作:实地考察和战略思考
  应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长和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萧万长先生的邀请,日前,大陆有关部门组织代表团出席在台湾举行的“两岸经济发展愿景研讨会”。笔者作为代表团成员应邀赴台,这是本人自1995年以来第四度访台。在台期间,除与台湾经济界进行研讨并作相关专题报告外,还在台北、高雄、台南、台中考察了台塑、统一等10大企业集团。上述研讨和考察…
美中如何看待陈水扁「四要一没有」
  二○○七年三月四日,元宵节当天,陈水扁在「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大会提出「四要一没有」,引起华府与北京高度重视。尽管美中两国都对陈水扁「要台独」、「要正名」、「要新宪」等言论高度不满,但是,华府并未对台北说出重话,而北京也予以冷处理。对于陈水扁二○○○年上任以来最具挑衅性的言论,为何美中两国并未以高姿态处理…
自欺欺人之「台湾第二共和宪法草案」
  由民进党等台独人士制订所谓的「第二共和宪法草案」已出炉,虽然说通过的可能性不大,但扁政府一连串抛出新宪说,实有认真探究的必要。所谓的「第二共和宪法草案」其实就是冻结现行的「中华民国宪法」,以彻底达成切断具有中国特色之国民政府宪法法统基础。主张行台湾宪法者,美其名曰打着民主的旗号,为了符合现实台湾的需要,然事实上,此「第二共和宪法草案」版本…
马英九被起诉引发的政治效应
  针对马英九被起诉,作者指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古有明训,邪痞者机关算尽可以逞一时之快,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终将为选民以选票淘汰;面对执政者无所不用其极的打击,马英九能否化危机为转机,蓝军的有容乃大,海纳百川,以及精诚团结应是关键因素…
当前台湾的政党竞争与政党板块变化
  从国民党与亲民党在二OO四年总统大选整合以来,台湾的政治发展大致呈现蓝绿对抗的局势,长期三足鼎立的态势逐渐崩解。由于在野党不满两颗子弹造成陈水扁连任险胜,朝野在立法院的对立更形严重,终于发生空前未有的预算案延宕未过的窘境。由于第一夫人、以及身边机要多人因为“国务机要费”被检方起诉…
从陈水扁元旦演说与过境美国看美中维持现状共识
  由于陈水扁在二OO七年元旦演说中既未提到要制订新宪法,也未为「第二共和」背书,因此,不论是华府、北京还是台北的蓝军都暂时舒了一口气。美国布什总统还特别批准台北为陈水扁提出元月过境美国的申请,但是却将过境准则框架在「一中政策」和「三公报」之下。不过,若因此就认为他在未来一年不会提出类似议题,或利用这些议题来公投绑选举,那可就大错特错…
未来一年民进党两岸经贸政策的调整与发展
  去年以来,从国共经贸论坛举行到大陆开放台湾农产品,两岸经贸关系一方面出现了进一步发展的势头;另一方面,从陈水扁宣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政策到“经续会”的一波三折,再到“苏修路线”的争议不断,显示出两岸经贸关系仍旧受到政治因素极大的制约和束缚。目前北高市长选举已落幕,但台湾政治生活中两场更重大的选举将在今、明两年举行,民进党的两岸经贸政策在未来这一时期将向何处发展,值得关注…
民进党对台湾南部的战略投资已见成效
  台北、高雄两市市长及市议员选举的结果,令不少观察家大跌眼镜。投给民进党的票并没有因为连串的弊案而大幅下降,说明不仅民进党在巩固票源方面颇有成效,而蓝营在大好局势之下依旧不能顺利拿下高雄,这为原本颇为看好的二零零八政党轮替,投下了深深的问号…
   共1180条﹐第56/5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转至第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