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一中框架想法,应该是如此解释。台湾这边,至少从现在执政者的角度来讲,他的用语是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同为炎黄子孙。当然台湾内部蓝绿之间,还有歧异。但我想,过去一段时间已经提到、或零五年的连胡会已谈到的“和平协议、军事互信机制、国际空间”这三大议题,正是两岸智库所要集思广益的议题。
北京也要面对是否要让台湾参与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气候变迁组织等等非政府组织。同时北京还得面对台湾的政党轮替,国民党不可能永远执政。
两岸政治对话在所难免
刚才陈淞山也提到,民进党若2016重返执政,如何和大陆发展一种相对友善的关系,维持过去十几项的协议,是继续执政者重要的责任。我认为,今日两边政治对话很重要的前提是,一定要具建设性而非破坏性,且继续往前行。就两岸政治关系,多谈的是两岸关系,非“两国”关系。从当前而言,“两岸关系”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字汇。此外,再从北京和台北的角度来谈,不应再从“国家对国家”的角度去谈。至于,主张“台独论”等“一边一国”,“两个国家”的关系,是属于政治信仰、言论自由的范围。总之,两岸关系要继续往前走的话,两岸关系的定位可以如前所说,坚持下去。由此前提,并且不要强加于人。所以我觉得现阶段大陆没有必要多谈一国两制,因为一国两制现在台湾没有市场。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确不一样。
亚中谈的一中三宪,说穿了,中国大陆在其治权之内,就已经是多制。香港、澳门是一种情况,56个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又是另一种制度。所以谈台湾的话,一国两制不要因为是邓小平的主张,就不敢碰触调整。共产党的内部,或许也应谨慎地思考,若真想再统一,应该有更让台湾人民接受的号召,或其他一国两制的替代方案。和平统一,这四个字中“和平”非武力的方式是多数人,包括知识份子可以接受的。统一的过程当中,台湾内部的复杂,竞争激烈的两个政党民意支持度接近的情况下,要在短期内、马政府的任期内有进度,实在很困难,时间也的确还不到。所以,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原则还是应该把握。先经后政的号召中,必须正视在两岸协商或各式的协议讨论中,经中有政即经中夹杂有政治议题是无法避免的。
谢长廷去年十月到大陆访问,谈了很多国际空间的问题,民进党在大选时也经常谈到国际空间的问题,国民党连战、吴伯雄等在历次与大陆领导人见面时,都有替台湾的国际空间发声。台湾的国际空间、外交地位,是否是迫切施政的重点?如果我们认为是每次“总统”大选重要的议题,不谈这不折不扣的政治议题,不管国是会议开得成不成,或政党领袖有没有机会建议,至少台湾内部,把国际空间或外交议题,当作重中之重,那么只靠民间智库谈这些议题就不切实际了。我自己感触到民意大家都在谈国际空间,如果朝野有共识,那政治对话,从2008年胡锦涛胡六条到今天合情合理的安排,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谈主体地位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