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国际问题专家策论 ->> 专题图片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 
中评论坛:从台湾教科书看认同危机
http://www.CRNTT.com   2012-07-24 00:13:35


 
  中共等同中国,台湾基于反中共,然后反中国,认同从此开始发生剧烈的切断。民意调查显示,在千岛湖事件之后,整个认同问题进入黄金交叉阶段,台湾社会认同往而不返,台湾认同逐渐取代中国意识。在李登辉进入他最后一个任期之后,开始在教育上头推动“认识台湾”。(王晓波:有三本,分为认识台湾历史、认识台湾地理、认识台湾社会)在推动之初还不是正式的课程,但“教育部”强力要求学校教授;随后一路下来,扁政府完全继承,而且写入历史课纲,变成教科书,要上课、考试,于是这个过程逐渐塑造成基本的“国民意识”。

  现在台湾30岁以下的年轻人,基本上对两岸的认知就是“一边一国”。那么台湾这边叫做“台湾国”还是“中华民国”?从元旦升旗典礼、街头上围国旗围巾,我们可以知道“中华民国国号”目前占优势地位,但问题是,对照于“宪法”规范,这个“中华民国”已经完全异化,这绝对是一连串政治操弄的结果。

  李登辉最后一个任期,“教育部”内有一个秘密的“本土教育推动小组”,这是当时“教育部长”偶然的情况下说溜了嘴透露的,据说当时领导此秘密小组的就是杜正胜。后来,杜正胜从幕后走向台前,而且用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方式在台横扫千军,不管有多少争议,他很彻底地推动了他的想法。举例来说,以“教育部”惯例,是十年修改一次课纲,可是杜正胜可以为了推动本土教育,不依正常程序走,硬是先行推动暂纲(暂时课纲),以强力政治介入操作。

   台湾历史教科书的问题

  因此,现在台湾历史教科书最大的问题在于其结构,而不是个别用词、用语问题。在词汇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它尽可能采取中性用词方式来描绘,可以有一些闪躲的空间。但我们不应被词汇烟瘴所蔽,而要看透背后的结构性问题。结构性问题在于先教台湾史、再教中国史、世界史。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